竹白平台的倒闭
今天看到竹白倒闭的消息,想起来自己在2022年10月左右的时候想要扩展一下信息来源,当时就接触到了了newsletter,即作者通过邮件的形式向订阅者发送单期文章,这像是一种更加自由,更加私密的「微信公众号」。邮件这一种形式也让作者与读者之间有一种「一对一」的对话氛围,假如你订阅了日常生活类的newsletter,那当收到邮件的时候就真的像一个远方密友的来信。反过来说,newsletter不是单纯的内容发放,因为邮件这一形式天然就允许读者给作者去信,这也正是LETTER的含义所在。
那时我通过搜索了解到了国外的newsletter平台,如substack。国内的newsletter平台,如竹白,小报童。其中竹白是我最喜欢的,也是我订阅最多的,理由其实是上面的大多数作者订阅都是免费的(或许这也正是竹白难以为继的原因)。当时订阅了好多作者,比如啰里啰唆,当众孤独,试行错误,机器文摘,不合时宜,生活奇旅等等等。
后来自己也注册了一个账号(当时注册遇到问题,可以直接加负责人微信解决问题),最开始是把竹白当做一个低代码的博客系统的,也心血来潮也写了几篇,后面不出意料地断更了哈哈哈哈。之后觉得信息源太多,又削减了好多订阅,但还是有几个订阅一直留到了现在,每次点开邮件有那么几封「来信」躺在那里,也会觉得心安。
话说回来,形式相似的微信公众号,Telegram频道都没有「探索」,「推荐」之类的功能,但是依靠强大的流量,也能有足够多的订阅人数。而像竹白这种小平台,没有「推荐」,没有「探索」,有的只是订阅者的口口相传,这又如何能积累用户呢,这又怎么能留住作者呢。为专业公司提供的内容或软件进行付费我们都要思忖再三,那对于个人作者这种创作不稳定,内容不稳定的来源,付费意愿自然也就更低了。赚不到钱,平台也就难以为继了。对比来看,小报童和substack上付费订阅是比较多的。
理想状态下或许不需要一个newsletter平台,而是让newsletter成为rss的一种替代。如果非要说newsletter相比于rss有什么优点的话,那就是电子邮件这种形式对大众来说更加熟悉吧。(或许还可以加上上面提到的「读信与写信」的双向互动)
在大平台信息流触手可及,并且填充灌满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今天,newsletter这种形式的内容分发注定就是小圈子的游戏(博客也类似)。但也就是存在这样一种载体,摒弃了算法投喂与流量焦虑,回归到通过文字建立近乎原始的连接——没有平台的广告,没有碎片化的干扰,没有敏感词库的限制,没有点赞转发的数据。创作者与订阅者之间是纯粹的信息流动,只专注于内容本身。它用数字时代的效率复刻了前数字时代的信任,我想newsletter不会消失,但不盈利的newsletter平台注定会消失——毕竟理想主义的乐园,终究要建立在现实主义的土壤之上。